近两年来,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全面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,在广泛征集意见、派干警驻村调研、与定点扶贫村“两委”商讨的基础上,采取多项措施对儋州市东成镇流坡村进行精准帮扶,取得明显成效。
加强调查研究 增强工作针对性
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,多次深入流坡村实地调研,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,全面了解村情民意,找准致贫原因,以增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,并及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。两年来,院领导共到流坡村开展调研11次,组织村干部座谈11次。
制定工作方案 责任到人抓落实
每年出台精准扶贫方案,明确目标要求、工作步骤、致贫原因、帮扶方式等内容,并制定扶贫方案任务分解表,将政策宣传、帮助就业、医疗扶贫、产业扶贫、社保兜底、组织建设、基础设施建设等帮扶项目分解到部门,责任到人,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。同时,建立帮扶台账,及时记录帮扶工作情况,随时收集村干部和村民对精准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,以便及时调整帮扶措施。
选派干警驻村 全方位跟踪指导
每年选派一名党员干部驻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,引领基层党组织规范党内活动,协助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、标准化党员活动中心,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。同时,“第一书记”作为扶贫工作联络人,负责全面跟踪指导帮扶工作,做好推动精准扶贫、为民办事服务等工作。两年来,海南二中院选派的“第一书记”协助流坡村贫困户集体种植60多亩三角梅并如期收益,协调建成了3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,发动、组织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100余人次。
建立激励机制 重用驻村好干部
院党组高度重视驻村“第一书记”的扶贫攻坚工作,对于在扶贫一线工作中表现优秀,出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,且得到群众认可的“第一书记”予以提拔重用,提高扶贫干部的积极性。两年来,共有2名驻村干部因在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,被提拔为副处级领导职务。
两年来,海南二中院共投入16.18万元用于改善流坡村基础设施和教育环境,7个自然村通路通电全覆盖,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同时,村民的思想观念有所改观,激发了内生活力,也促进了当地干部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。截至2017年12月31日,流坡村共有贫困人口128户678人,现已脱贫113户599人,占比88.28%。
(薛逢侠 王亚二/文)